
10月6日,乌克兰无人机首次突破了亚欧大陆的分界线,成功袭击了位于俄罗斯秋明州的安蒂平斯基炼油厂。这一事件意味着乌克兰的无人机首次从本土打进亚洲,打破了俄罗斯的安全防线,表明其远程打击能力从局部攻击升到了跨洲打击的新阶段。
此次袭击发生在距离乌克兰边境超过2100公里的地方,标志着乌克兰不仅跨越了乌拉尔山脉,还深入了西伯利亚腹地。三架乌克兰远程无人机飞越了乌拉尔山脉,突破了俄罗斯防空薄弱的区域,精准打击了这座年产750万吨的炼油厂。虽然俄罗斯方面宣称成功拦截了攻击且没有造成伤亡,但多方消息确认,炼油厂的关键设备遭到实质性损坏,生产已被中断。这一事件进一步证明了,俄罗斯境内再也没有绝对的安全区。
这次打击并非孤立事件。仅在10月初的一周内,乌克兰就连续发动了五轮战略袭击:
1. 10月1日,位于莫斯科以北的新雅罗斯拉夫尔炼油厂爆炸,冒起了浓烟柱;
2. 10月3日,靠近哈萨克斯坦的奥伦堡州奥尔斯克炼油厂被远程精准打击;
展开剩余74%3. 10月4日,列宁格勒州的基里希炼油厂遭到第四次袭击,完全停工;
4. 10月5日,下诺夫哥罗德的克斯托沃炼油厂爆炸,现场烟雾弥漫;
5. 10月6日,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秋明炼油厂。
短短六天内,乌克兰已摧毁了俄罗斯5600万吨的年炼油产能,相当于俄罗斯全国炼油能力的一半。这种高效的打击,显示出乌克兰的远程作战能力大幅提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早在6月1日,乌克兰就成功打击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目标。在伊尔库茨克州,乌克兰特工通过伪装卡车释放无人机,精准打击了驻扎在别拉亚空军基地的图-22M3远程轰炸机群。这个基地距乌克兰超过4000公里,按理说是“绝对后方”,但乌克兰的打击能力已经突破了传统防线。
此次行动暴露出乌克兰新的作战模式:不仅依赖本土发射平台,还通过特工网络在敌后预置打击节点,绕过敌人的防空密集区,实现精准攻击。这使得乌克兰能在缺乏战略空军的情况下,依然进行跨洲打击。其背后支撑的是成熟的情报网络、北约的导航支持和日益强大的自主军工能力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的远程打击能力却在急剧衰退。乌克兰空军的报告显示,俄军在9月仅发射了十余枚导弹,远低于8月的40余枚。由于战争消耗和西方制裁,俄方导弹生产面临严重困难,甚至出现发射平台被摧毁的情况。今年6月,乌克兰对俄罗斯四大战略轰炸机基地的袭击,摧毁了近20架轰炸机,极大削弱了俄罗斯的远程打击能力。为了避开无人机的攻击,俄罗斯将部分图-160战略轰炸机转移到远东极地,这些飞机距离乌克兰超过8000公里,几乎达到了“天涯海角”。
面对俄军的疲软,乌克兰没有停下脚步,反而加速了自主军工业的建设。如今,乌克兰已有超过40%的武器为本土制造,包括射程1000公里的“海王星”导弹和射程高达3000公里的“火烈鸟”重型远程导弹等。这些武器不仅成本低、产量高,还具备强大的导航能力,即使在没有卫星信号的环境下也能完成远程打击。
随着自主军工的发展,乌克兰的打击频率和强度将会不断提升。通过持续打击俄罗斯的能源设施、发电站和弹药工厂,乌克兰正从两方面削弱俄罗斯的战斗力:一方面消耗俄罗斯的军事力量,另一方面摧毁其战争经济基础。这种持续的“经济绞杀”将使得即便俄罗斯有庞大的军力,也难以应对长期战争带来的压力。
乌克兰如今已不再是被动防守,而是主动出击,深深打击了俄罗斯的核心经济和军事结构。从第聂伯河到西伯利亚,乌克兰的无人机飞得越远,俄罗斯的冬天就越冷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传金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